如何根據(jù)風水地形地勢選點穴
一、正方形正方形地屬于陰,是最能顯示地(坤)的恩德的地形。所以,是具相當吉氣的,若作為高貴用途使用的,則相得益彰;若一般民眾使用,則適得其反。風水理論認為正方形的土地適合用來蓋寺廟、佛堂或貴人的住宅。一般平民使用的話,則屬兇相之地。
二、三角形
風水理論認為三角形的住宅用地是兇相。三角形的土地無法維持平穩(wěn)的狀態(tài)。住進三角形住宅,縱使一時很興隆,但是,地形會影響運氣,不久就會導致厄運臨頭。為了要除去其所帶的兇意,古時往往在三角形銳角的頂點處修建廟宇,現(xiàn)代一般修筑圍墻,使其成為四方形。
三、長方形
對住宅來說,日光的照射是很重要的。因此南北長和東西長的不同長方形土地,其吉兇也不同。如果是南北較長的,可以將住宅蓋于靠北處、讓南邊有從容的空地,這種住宅屬吉相。而東西長的地形則無論怎么規(guī)劃都無法獲得充足的陽光,所以風水理論認為屬于兇相。
四、圓形、橢圓形
從風水理論的角度來看,圓形、橢圓形的土地,大都屬于兇相。圓形的土地,其周一定會受隔部的包圍。所以,圓形地形有制約、束縛以及閉塞的意思,象征主人無法突破、困守當?shù)亍A硗?,圓形或橢圓形的土地,還很容易因界線問題而造成糾紛,因此在風水上屬于兇相。古時這種地形的土地,都是用來蓋寺廟或佛堂。
五、“T”字形
“T”字形的土地,如果有一邊特別長,無論面向哪個方位,都是兇相。如果凸出部分的長度(即較長的一邊)比較適當,而且方向符合風水中的三合吉相的,則屬吉地;若不合,則屬兇相之地。
六、“十”字形
“十”字形的土地,是一種凹、凸明顯的地形,有四個部分凸出去,空缺的部分也有四個地方。所以分時理論認為這種土地,無論其方位如何,都是吉兇各半,變化無常,在這種地形居住的人,終生將坎坷不定。
七、梯形
地形為梯形的最是常見,不過建造房屋要以窄的一面為前門,寬的一面為后門,也就是說:只可以前窄后寬,而不宜前寬后窄。在地形缺角的一方,作稍稍凸出的設計,就可以有相得益彰的作用。
八、其他的地形
建地呈菱形形狀,這種格局不僅建筑規(guī)劃不易,即使建好,也只能作為特殊用途,不宜住人。
如果是英文字母“L”形的地基,也就是指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有缺角。只要缺角的方位不是西北方,其余的都可以買下來,將來作為建屋用。另一說法,設計房屋,在地形缺角的一方,作稍稍凸出的設計,就可以有相得益彰的作用。
還有一種像英文字母“H”形的地基,兩面相對的都有凹缺,不論是東西缺,或南北缺,都被認為是不理想的建地。
地形怎么看
陰宅地形秘斷相地點穴離不開陰陽??帐L者《五星捉脈正變明圖》指出:“太極既定,次又分其陰陽。暈間凹陷者為陰穴,暈間凸起者為陽穴。就身作穴者為陰龍,宜陽穴。另起星峰作穴者為陽龍,宜陰穴,反此皆有兇咎。”
一、花果不全地
1、墳墓朝向東南方向者,如果水從坤方向東流去。家中出現(xiàn)傷肢不全,有絕技之人,還會出現(xiàn)短命之人。
2、向口前有一方稍有伸腳者,主花果不全,特別是西邊伸腳,會出現(xiàn)一枝招婿。
3、向前明堂傾斜,水偏向一邊,水偏向左邊者長房人中多子多富,二房人中會多生女兒,家中貧窮。如果偏向右邊,水向右邊流去,大房多是貧窮,二房人財兩旺。
二、家中不和地
1、山地墳前的案山兩邊高大,山勢往不同的方向奔走,家中會出現(xiàn)父子不和、兄弟不和。
2、向前的水八字形,往兩個不同的地方流去,也會出現(xiàn)父子兄弟不和。
三、不孝子孫地
1、不論墳向朝與何方,明堂說走過又返回,回過又走,這叫斜流水,出不孝之子。如果水打九彎又叫盤龍水出貴人。
2、墳墓后的靠山水不進前明堂,匯總后輾轉斜流靠山后流去,和墳墓明堂水不構成一個流向,這種水叫老少不和水,家中會出現(xiàn)不孝之人。如果山后水勢浩大,還會出現(xiàn)殺父現(xiàn)象。
3、 墳的向前五十至一百米有自己家的祖墳后長輩墳,為孝欺老,多出兒孫不孝。
四、短壽夭亡地
1、墳墓向口不管對準何方,向前一定要有十五至六十米的平地為吉,如果三至五米出短命夭亡之人。墳前地長為吉,滿平為大吉。
詩曰:墳前要有三步合,家中定能出秀才
2、墳墓被前方大路夾擊者,出短命夭折之人。如果路面特別高,喜憂各半,喜的是出讀書成名之人,憂的是書短命之人。
3、墳墓向前五米處既可見到無案山的大水(河流、汪塘),這叫做水掃面,其家不貴而貧窮,多出短命夭折之人。如果沒有龍氣,堂中還會出現(xiàn)無子的可能,還會出現(xiàn)女人不正經,這也叫浸身水。
4、墳墓附近有火窯,無論在何方都出短命夭折之人。墳墓周圍如果埋別人家少亡之人,特別是被殺死,槍斃之人,堂中會出現(xiàn)短命之人,還會出現(xiàn)車禍連續(xù),損人傷財,這叫血光撲墳。
詩曰:血光撲墳,堂中傷人。
五、出高壽人地
1、山地的乾方位高大圓滿,西南山勢矮小俊秀,成環(huán)抱之勢,坎方位山勢也高大,山上有如旗如鼓,如筆如羊等形狀。如果墳墓以乾山為案山或靠山,多出長壽之人。
詩曰:乾坎位上現(xiàn)高峰,坤宮俊秀山環(huán)城。只要遇到這種地,堂中都出百歲翁。
2、葬墳地的面積如有二百米長,長水流到向前,明堂左右平整,靠山稍后,后水到前堂,都出高壽之人(地長、人長、壽數(shù)長)。
3、地短三十米左右向前沒有明堂,水順地中斜飛四散,也出壽短直人。但是有象圓鏡一樣的池塘,平原土包太高,前面明堂如鏡子一般,后山太高,墳墓在高處的下端,向口朝望明堂,這樣的不能作短地而論,這叫蛟龍望月出,出貴重高壽之人。
六、婚姻不合地
1、墳墓不管向口對準何方,只要有雙分之水(從一個方向來水,向兩個方向流去,這叫分心不合水。),多出現(xiàn)婚姻不順。
2、靠山成反弓形,包括平原地的土包,高崗,這叫反背靠山,多出現(xiàn)婚姻不順,還會出現(xiàn)女人私奔。
3、祖墳左右埋葬死亡的女孩墳墓,其家中多出有婚姻不順之人,男性在當?shù)鼗橐鲭y成,姑娘嫁后多主貧窮,還會出現(xiàn)愚呆之人。
詩曰:祖墳旁邊女兒墳,祖祖輩輩不如人?;橐銎屏呀洺S?,還有妻子嫁別人。
七、終身貧窮地
1、不論墳向朝與何方,向前的明堂水如同簸箕形,前面寬大,后邊窄小,這就叫簸箕水。
詩曰:明堂如成簸箕形,兒孫后代萬世窮。
2、不論朝向如何,堂前沒有水流過向前,即使有水沒有歸處直奔遠方流去,不聚不停。
詩曰:堂前之水不聚停,兒孫后代定受窮。
3、墳墓在山坡上,周圍的群山高過墳墓后邊的山峰,前面又沒有河流相對,水向四方流去,這種地形貧窮潦倒。
八、出小偷地
1、墳向朝東北者,有右水代左之勢,艮水距離墳墓十五米之內,從向前流過,出小偷或全家人手腳不干凈。
詩曰:只要現(xiàn)出艮前水,家中定要出土匪。
2、艮方如有小路出現(xiàn)在墳墓向前,出小偷,路大者出土匪。
九、江洋大盜地
1、不論朝向何方,只要在艮方有反弓大路距墳較近,出江洋大盜,女人淫邪(路直出大盜,反弓出淫邪),男人多數(shù)被槍斃或被人砍殺。
2、艮方有小拐角之路,向巽方通過,路小者出一至二代小偷,路大者出搶劫之人。
3、坎方有大路向艮方走去,家中多出因盜竊在獄中蹲死或被判長刑之人(有這樣的水也這樣斷)。
十、蹲監(jiān)坐牢地
1、如果墳墓葬在山坡上,向前有小路向墳墓走來,在向的左右分叉,后又合攏向山上走去,這叫捆綁路,出因橫事打傷他人,蹲監(jiān)坐牢。
2、向后靠山成反弓形,出現(xiàn)兒孫招惹橫事,蹲監(jiān)坐牢。
3、墳墓四周地形地洼,長年積水,也會出現(xiàn)因傷害他人而蹲監(jiān)坐牢。
地形看風水寶地,風水寶地
北依山險、南控平原北京建城已經有三千多年,歷史上一直是軍事、政治中心,歷來被風水學家認為是“山環(huán)水抱必有氣”的理想都城。
關于北京的最早記載是周武王當年封堯的后代于薊丘——就是現(xiàn)在的北京。在春秋戰(zhàn)國的時候,這里曾是燕國的國都。遼代時被稱作燕京或南京,是遼國的陪都。到了公元1153年,金遷都北京,改名為中都,這里從此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。元代以“前朝后市,左祖右社”的原則建北京為大都,初步奠定了現(xiàn)在北京城的規(guī)模。明成祖遷都北京后,為了體現(xiàn)皇權的核心地位,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150米,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,又在線北堆筑了一座景山,用以鎮(zhèn)元代殘余的王氣,以便明代長治久安。清代仍以北京為都城,分別在城的北、東、西面增建了地壇、日壇、月壇,分別表示前朱雀、后玄武、左青龍、右白虎,用來舉行祭祀典禮。
在古老的中國文化里,風水地理文化一直備受重視??拜浖覀冋J為:“京城者帝之都也,國之要地,龍脈要沖,需依五行方位而建,山陽而水北,坐北而面南,受上天之佑,聚五帝之德。”北京北依山險、南控平原,正是古人心中建立帝都的理想的風水寶地。其西部的西山,為太行山脈;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,均屬昆侖山系。兩條山脈在北京的南口(南口是兵家要地)匯合形成向東南巽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,山灣環(huán)抱的是北京平原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。河流又有桑干河、洋河等在此匯合成永定河。在地理格局上,“東臨遼碣,西依太行,北連朔漠,背扼軍都,南控中原”,有利于發(fā)展和控制的戰(zhàn)略優(yōu)勢。
宋代大儒朱熹一生精于研究堪輿之道,《賓退錄》記載了朱熹對北京風水的評價:“冀州好一風水:云中諸山,來龍也;岱岳,青龍也;華山,白虎也;嵩山,案也;淮南諸山,案外山也。”代表了當時朝野對于北京地勢的看法,對后人影響很大。
元代蒙古貴族巴圖南在忽必烈選擇定都地點時極力推薦北京,《元史·巴圖魯》中記載了他的話:“幽燕之地,龍盤虎踞,形勢雄偉,南控江淮,北連朔漠。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,大王果欲經營天下,駐蹕之所,非燕不可。”
明朝初年,朱元璋的大臣們認為這里是元代亡國之地,王氣已盡,不宜建都,于是定都南京。沒想到“靖難之役”,明成祖朱棣以燕王的身份奪了天下,他覺得燕京(即北京)是自己發(fā)跡之地,“龍潛于此,多有經營”。他的臣僚也紛紛上疏陳述北京作為都城的好處:“伏惟北京,圣上龍興之地,北枕居庸,西峙太行,東連山海,俯視中原,沃野千里,山川形勢,足以控制四夷,制天下,成帝王萬世之都也。”于是明成祖決定遷都北京,時人一片贊同之聲。到了明朝末年,由于政局頹勢日顯,一些反對意見又被重提,將危局歸罪于當年遷都之舉。通觀明朝立國將近300年,一直處于北方民族的覬覦之下,多災多難。這和北京離北邊的邊界太近,確實有一定的關系。但是,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并非地理,而在于朝廷的腐敗無能,這是歷史所能證實的。